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,三审三校
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,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、对事物失去兴趣以及精力不足。这种病其实很常见,而且通过正规治疗大多能好转,但很多人因为不了解,没有坚持治疗,导致容易复发。
患者可能会长时间陷入悲伤或无精打采的状态,严重时甚至会产生伤害自己的念头。有些人还会出现异常的精神症状,如坚信不存在的事情(妄想),或者看到、听到虚幻的事物(幻觉)。最严重的情况下,可能出现身体僵硬、表情呆板、不说话也不动的状态(抑郁性木僵)。这些症状往往同时伴随着明显的疲惫感,连日常小事都会觉得难以完成。
需要强调的是,抑郁症不是简单的"心情不好",而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。及时发现并接受系统治疗,多数患者都能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状态。
抑郁症按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:
根据发病人群特点,还有专门分类:
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,可能涉及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变化、激素分泌异常、免疫系统失调、睡眠和脑电波异常,还与遗传基因、心理压力等多个环节相关。
目前医学界还没完全弄清楚抑郁症的确切成因,研究提示遗传、神经生化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抑郁发生均有明显影响。
遗传因素: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得过抑郁症,那么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高。
神经生化因素:大脑中有血清素、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等神经递质,负责传递“开心”信号。当上述神经递质体内含量失衡时,就可能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等典型症状。
心理社会因素:长期处于高压环境、遭遇重大打击或者缺乏社会支持,这些外界压力会通过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,最终导致抑郁症发生。需要说明的是,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,而是相互叠加产生影响。
重大生活变故:如亲人离世、离婚失业、重大经济损失等突发事件,这类打击相当于给心理防线撕开缺口。
性格特质:遇事容易往坏处想、习惯性自我否定这类性格特点。
其他精神疾病史:曾经患过焦虑症、强迫症等精神障碍的人群,相当于大脑的“抗压系统”已经有过损伤记录。
慢性病困扰:癌症、糖尿病、帕金森病等严重疾病带来的长期病痛折磨,会持续消耗心理能量储备。
不良生活习惯:长期过量饮酒或滥用安眠药等药物,会扰乱大脑正常的化学平衡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这些诱发因素往往需要叠加基本病因才会导致发病,健康人群偶尔遇到压力事件并不会直接患上抑郁症。
既往常以“三低”概括抑郁发作,即为情绪低落、思维迟缓、意志活动减退,这三种症状被认为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的症状,但这些典型症状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患者中。
抑郁症早期表现因人而异,就像感冒初期有人先咳嗽有人先发烧一样,每位患者最初出现的症状可能各不相同。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持续两周以上心情特别低落,可以尝试用“9条目简易患者健康问卷(PHQ-9)”等自测量表做个初步筛查,对早发现早干预有帮助。
患者会感觉心情像被乌云笼罩,整天闷闷不乐,即使遇到开心的事也高兴不起来。这种低落的情绪每天都会出现,而且不会因为环境改变而好转。有人会形容“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”,甚至产生度日如年、活着没意思的念头。
原本喜欢的活动都变得索然无味,如以前爱打球的人现在连球拍都不想碰。即使是看电视这种简单消遣,也只是机械地打发时间,完全感受不到乐趣,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。
患者会莫名担心各种事情,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。比如总担心工作出错、害怕家人出事,甚至担心自己会失控做出反常举动。
自觉反应迟钝,有时候简单的问题也要想很久,决断能力下降。说话语速变慢,声音也变小,严重时连日常对话都难以进行,就像手机处理器突然降频卡顿。
主要表现为记性变差,刚放的东西转眼就忘;注意力难以集中,看书时字都在眼前飘就是看不进去。
严重时会产生“三无症状”,即感到无用、无助和无望。
患者会反复纠结过去的小错误,比如为五年前忘记关灯这种小事责备自己。更严重的会产生强烈的罪恶感,认为自己应该受到惩罚,就像背上了永远还不清的债。
这是最危险的症状,患者可能反复出现轻生念头,有些甚至会制定详细的自杀计划。所采取的自杀行为往往是计划周密、难以防范的,因此,自杀行为是抑郁障碍最严重的、最危险的症状。
可能表现为两种极端状态:
迟滞:动作变慢,连洗脸刷牙都觉得费力,整天卧床不起,思维缓慢、疏远亲友、回避社交、工作效率下降、不注意个人卫生,严重者会发展成少语、少动、少食或不语、不动、不食,即“抑郁性木僵”状态。
激越:脑中会不由自主的反复想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,思维内容没有条理,坐立不安,心里像有蚂蚁在爬,控制不住地来回踱步甚至出现攻击行为。
重度患者可能会出现幻听或妄想,比如听到有人骂自己,或者坚信自己得了绝症,这些症状需要专业医生仔细鉴别。
部分患者能清楚意识到自己情绪异常,会主动就医;但严重时可能完全否认生病,就像近视的人不承认自己需要眼镜。
超过七成患者会遇到睡眠问题,常见的有三种情况:躺在床上1小时以上睡不着;整夜做梦像放电影;比平时早醒2-3小时且无法再入睡。最具特征的是凌晨四五点就醒来,看着天色渐亮却再也无法入眠。
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,吃饭像完成任务,体重一个月可能下降5%以上。也有少数患者会暴饮暴食,通过进食缓解焦虑。
表现为无精打采、疲乏无力、懒惰。
典型表现是早上情绪最差,到了下午傍晚稍有好转,就像体内有个悲伤的闹钟,天亮就响。此症状是“内源性抑郁”的典型表现之一。但要注意有少部分人正好相反,晚上症状会加重。
可能出现性欲明显减退,男性可能出现勃起困难,女性可能出现性冷淡,这些变化会给伴侣关系带来额外压力。
身体可能出现各种“说不清道不明”的不舒服,比如持续头痛、胃部灼烧感、心慌胸闷、恶心、呕吐、胃部烧灼感、尿频、尿急等。有些患者会反复就医检查,却查不出具体病因。
当自己或身边人出现持续情绪低落、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、反应变慢、思维卡顿、记忆力减退等类似抑郁症的表现时,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即使症状看起来不算严重,亲友发现这些情况时也要主动鼓励当事人就医。
对于已经确诊抑郁症的人群,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,并定期复查复诊。即使通过治疗病情已经稳定,如果遇到重大生活变故(比如亲人离世、失业等),或者察觉到情绪再次出现异常波动,都应当立即联系医生。
医生会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系统评估:
可到精神病专科医院、精神卫生中心、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等相关科室就诊。
医生会通过对话和观察,重点了解三方面情况:
临床上主要使用两类量表辅助诊断:
患者自行填写的评估表,适合初步筛查:
由医生主导的专业评估工具,既可以全面准确评价患者的抑郁症状,同时也可与患者自评量表相互验证。
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增加:
这些量表可以协助医生对患者抑郁障碍危险性、是否伴有躁狂,疾病对于社会功能的影响,药物的副作用以及依从性等进行全面的评估。
抑郁症需与继发性心境障碍、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进行鉴别。
不少躯体疾病,包括心血管疾病(如冠心病患者术后易出现抑郁)。呼吸系统疾病(如慢阻肺可能引发情绪障碍)、内分泌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常伴随抑郁),可能是抑郁障碍的直接原因、诱因或者与抑郁障碍伴随出现。
医生会通过验血、影像检查排除这些器质性疾病,避免误将身体疾病引起的情绪问题当作单纯抑郁症。
老年抑郁症与痴呆的区分要点:
核心鉴别特征:
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伴随抑郁症状,但是患者往往遭遇了严重的、灾难性的、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性事件,例如地震、虐待、强奸等,其后出现了以焦虑、痛苦或易激惹为主的情感改变。患者常常有与创伤有关的噩梦、梦魇等,常会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,也会有反复出现的强制性回忆。
与单相抑郁的核心区别:
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、心理辅导和物理治疗三大类。抑郁症治疗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痛苦,还能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生活,同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料负担。
治疗需要达到三个重要目标:首先要尽可能消除所有症状,其次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,最后要预防病情反复发作。整个治疗过程要遵循几个关键原则:坚持全程规范治疗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、优先使用单一抗抑郁药物、以及医患共同配合治疗。整个治疗过程分为三个关键阶段:急性发作期控制症状、巩固期防止反复、维持期预防复发。
由于个体差异大,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、最快、最有效,除常用非处方药外,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。
抗抑郁药物是抑郁症治疗的核心手段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效果明确且安全性高的药物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这类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,不能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。
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有四大类:
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、尽量使患者达到临床痊愈(症状完全消失)。
抗抑郁药物一般在2~4周开始起效。
若用药治疗6~8周无效,可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另一类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。
在症状初步缓解后,需要持续治疗4-6个月来巩固效果,防止病情反复。这个阶段的用药方案和剂量与急性期完全一致,不能自行减量或停药。
为了最大限度预防复发,在巩固期结束后还需要继续维持治疗。对于复发两次以上的患者,特别是青少年患者、伴有严重精神症状或自杀倾向的患者,建议维持治疗2-3年;复发三次以上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。维持期通常保持急性期的药物剂量,在医生指导下经过数周逐渐减量停药,期间要密切观察复发迹象。
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医患沟通来实现,常见形式包括:
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效果显著,常与药物联合使用。但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,需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配合心理干预。
在药物基础上可配合两种特殊疗法:
目前中医治疗抑郁症尚缺乏足够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据支持。部分中药或针灸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,但需要在正规中医机构由专业医师指导进行,不能替代规范的西医治疗。
抗抑郁药物能有效改善抑郁情绪,同时还能缓解伴随出现的焦虑、紧张和身体不适。大约60%到70%的患者用药后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。只要坚持配合医生治疗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,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渐减轻症状,最终恢复到生病前的正常生活状态。
不过抑郁症能否完全康复受很多因素影响。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发作,甚至演变成长期慢性疾病。这些情况下,患者可能会持续存在某些抑郁症状,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可能受到部分影响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风险明显高于健康人群,这是最需要警惕的严重后果。
抑郁症的康复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系统性恢复训练,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重建:
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帮助患者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,还能加快恢复正常生活节奏的速度,让患者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。同时也能有效减轻家属的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。
首次抑郁症发作经规范治疗痊愈后,约50%的患者不会再复发。但如果已经反复发作3次以上,或者没有坚持后续维持治疗,复发风险就会大幅升高到90%以上。
这些情况容易导致抑郁症复发: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即使症状已经消失,患者也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治疗,突然停药会显著增加复发风险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方案。
抑郁症容易反复发作,患者和家属需要持续关注身体状况变化,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诊,如果发现病情反复迹象要马上就医。
抑郁症患者的饮食没有特别禁忌,保持营养均衡最重要。日常注意食物多样化搭配,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。
食物种类要丰富:每天饮食建议包含新鲜蔬果、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牛奶、鱼肉)、豆类及坚果,主食可以多选糙米、燕麦等全谷物。
进食量要合理控制:成年人每天建议摄入谷薯类主食250-400克(相当于2-3碗米饭),其中全谷物和杂豆占50-150克。蔬菜吃够300-500克(约3-5个拳头大小),水果200-350克(约1-2个苹果的量)。肉类40-75克(约手掌大小的分量),鸡蛋1个,鱼虾等水产品40-75克,豆制品和坚果25-35克,奶及奶制品300毫升。
注意控制油盐糖: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(约1啤酒瓶盖),食用油25-30克。糕点、饮料等含糖食品要少吃,避免加重身体负担。
主食粗细搭配:建议将白米白面替换三分之一为糙米、燕麦等粗粮,增加膳食纤维摄入。
规律三餐定时:每天固定早、中、晚三餐时间,特别要吃好早餐,避免长时间空腹影响情绪。
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比如散步、慢跑等温和运动,每次30分钟左右。游泳、瑜伽、太极拳等放松型运动也值得尝试。注意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,过度运动会加重身心负担。
家属要特别留意患者的情绪波动和日常行为变化。如果发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睡眠障碍等表现,或者出现异常行为,要及时陪同就医。
当患者出现伤害自己的念头或行为时,必须立即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。
由于抑郁症的确切病因还不明确,目前没有百分之百有效的预防方法。保持良好心态、及时疏解压力、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沟通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,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。对于曾经确诊的患者,坚持规范治疗、按时复诊复查、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,能有效降低复发概率。
胃难受吃什么药 | 肾虚会导致什么 | 嘴角疱疹用什么药膏 | 什么食物含碘高 | 小孩脚底脱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|
煤气是什么气体 | 更年期吃什么调理 | 抄送和密送是什么意思 | 5月4号是什么星座 | 半元音是什么意思 |
亥时右眼跳是什么预兆 | 感冒不能吃什么 | 腹泻可以吃什么食物 | 房间放什么可以驱蜈蚣 | 睡觉中途总醒什么原因 |
夜里2点到3点醒什么原因 | 肾结石是什么引起的 | 茯苓什么人不能吃 | 九价是什么 | 嘿嘿嘿是什么意思 |
梦见买馒头是什么意思hcv9jop7ns4r.cn | 12月31号什么星座hcv8jop6ns5r.cn | 黄棕色是什么颜色hcv9jop7ns2r.cn | 晴水翡翠属于什么档次hcv9jop1ns5r.cn | 甲状腺是什么引起的hcv8jop4ns8r.cn |
肝功能2项是指什么cl108k.com | 后会有期什么意思hcv9jop6ns1r.cn | 什么烟危害最小hcv8jop8ns0r.cn | 来例假吃什么水果好cj623037.com | 手机充电慢是什么原因hcv7jop6ns2r.cn |
手震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cv7jop6ns7r.cn | 有结石不能吃什么东西hcv7jop6ns2r.cn | 皮肤发烫是什么原因hcv9jop7ns3r.cn | 为什么说金克木生财hcv8jop6ns1r.cn | 6月5号是什么星座hcv9jop4ns4r.cn |
吕布的马叫什么hcv7jop9ns1r.cn | 多吃蒜有什么好处和坏处hcv8jop1ns1r.cn | 乌龟吃什么水果hcv8jop8ns6r.cn | 颈椎病吃什么药效果好hcv9jop4ns2r.cn | 为什么太阳穴疼hcv9jop0ns7r.cn |